污泥脫水的方法是什么?污泥脫水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?污泥脫水(干化)污泥脫水是污泥處理的一種方法。污泥濃縮后,用物理方法進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,便于污泥的運送、堆積、利用或作進一步處理。脫水(干化)有自然蒸發法和機械脫水法兩種。習慣上稱機械脫水法為污泥脫水,稱自然蒸發法為污泥于化。方法雖異,但都是進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措施。為加速脫水有時先向污泥中投加絮凝劑,稱為污泥調節。
(1)自然蒸發法將濃縮后的污泥在曬泥場(又稱污泥干化場)上鋪成薄層,污泥所含水分一部分自然蒸發,一部分滲入土壤。滲漏水經鋪在地下的排水管集中排走。這種方法可使污泥的含水率由原來的96~98.5%降低到65~80%。這時污泥已狀似濕土,沒有流動性,可作肥料。此法在干燥少雨地區可以采用。
(2)機械脫水法
機械脫水法常用的方法有:
1)真空過濾法 機械型式較多,一般是用橫斷面為圓形的滾筒,外張濾布,部分浸入污泥槽中。滾筒內抽為真空,部分水分透過濾布排出,污泥被截留在濾布上,在滾筒轉動過程中脫落下來收集處理。脫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80%左右。
2)加壓過濾法 有帶式壓濾、鼓式壓濾和板框壓濾等。污泥用濾布擠壓而脫水,采用壓力3~5kg/cm2。脫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的65~70%左右。
3)離心分離法 離心機轉速為 2000-4000轉/min,污泥中固體物在離心作用下向離心機轉筒周壁上密集,并經固定在中軸上的螺旋葉片推出筒外收集。離心分離法的優點是容易操作,比上述兩種過濾法節省運行費用;但分離液中仍有50~60%的懸浮物,給后續處理留下一定困難。
機械脫水法占地面積較小,不受氣候條件影響,脫水效果比較穩定,但需要設備和動力,管理比較復雜。